首頁>>國旅品牌>>品牌介紹
品牌介紹 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原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以下簡稱國旅總社,英文名稱: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imited, Head Office,縮寫:CITS)成立于1954年,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國際旅游業的開始。它經歷了初創、開拓、發展等歷史階段,是中國國際旅游業的縮影。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而向前發展,組織接待外國游客人數每年遞增,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接見過國旅總社組織來華的客人。因此,不少國外友人正是通過來華旅行了解了新中國和中國人民。 | ||
毛澤東主席、陳毅元帥接見國旅總社組織來華的古巴客人
| ||
|
|
|
周恩來會見日本客人 | 鄧穎超親切會見國旅總社組織的日本客人 |
國旅總社大事記
![]() ![]() |
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在上海、天津、廣州等12個城市成立了分支社。成立之初,國旅總社是隸屬國務院的外事接待單位。當時,全國還沒有專門管理旅游業的行政機構,國旅總社實際上代行了政府管理職能。 |
![]() ![]() |
國旅在全國各主要大中城市設立19個分支社,國旅的接待業務網絡初步形成。在這一時期主要以政治接待為主。 |
![]() ![]() |
根據當時我國調整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決定國旅各地分支社一律劃歸當地省(市)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國旅總社對分支社由原來垂直領導關系,變為業務指導關系。國旅系統在對外賓開放城市增設了分支機構,增加了旅游線路,擴大旅游者的游覽、參觀范圍,到1958年底發展到35個分支社。 |
![]() ![]() |
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國家旅游局的前身)成立,中國旅游業的管理體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時期實行的是政企合一的體制,國家旅游局和國旅總社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對外招徠用國旅總社的牌子,對內行業管理行使國家旅游局的職能。至1966年,國旅系統發展到46個分支社 |
![]() ![]() |
國旅總社與國家旅游局開始“政企分開”的原則,分署辦公和經營。 |
![]() ![]() |
國家旅游局批準國旅總社為企業單位。從此,國旅總社從原來歸口外事工作轉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大型旅游企業。 |
![]() ![]() |
國家旅游局批準中國國際旅行社集團成立。1992年,國家經貿委批復同意成立中國國旅集團,國旅總社為集團核心企業。 |
![]() ![]() |
國旅總社被國務院列為“百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 |
![]() ![]() |
國旅總社被列入520家國家重點企業。 |
![]() ![]() |
國旅總社與國家旅游局脫鉤,進入中央直接管理的企業。 |
![]() ![]() |
國旅總社成功地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并加入世界旅游組織(WTO);國家工商向國旅總社頒發了中國國旅集團證書 |
![]() ![]() |
國旅總社被國家統計局列入“中國企業500強”第219名,旅游業第1名,并分別進入營業收入增長率、利潤增長率、人均營收、人均 利潤前100名。 |
![]() ![]() |
國旅總社被國家統計局列入“中國企業500強”第243名,旅游業第1名。 |
![]() ![]() |
國旅總社成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 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 |
![]() ![]() |
國旅總社與中免總公司企業重組。 |
![]() ![]() |
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和世界經濟論壇(WEF)舉辦的《2004年世界品牌大會》暨《中國500最 具價值品牌》,“國旅”品牌名列第53名,旅游服務類第1名,品牌價值達88.81億元。 |
![]() ![]() |
向印度洋地震海嘯災區人民捐款20萬元。 |
![]() ![]() |
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由美國《蒙代爾》雜志社舉辦的“全球企業領袖年會”和“蒙代爾全球旅游業500強頒獎典禮”活動評選中,國旅總社進入“2006年蒙代爾全球旅游業500強”入選企業之列。 |
![]() ![]() |
國旅總社榮獲北京市首批5A級國際旅行社。 |
![]() ![]() |
國旅總社改制更名為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 |
國旅總社發展歷程
始創初期
1954年4月15日,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在上海、天津、廣州、南寧、哈爾濱、南京、杭州、武漢、沈陽、大連、丹東、滿洲里等12個城市成立了分支社。開始從事接待邀請客人、國際友人、互換和自費游客業務。它在成立之初,是隸屬國務院的外事接待單位。在此之前,全國還沒有專門管理,旅游業的行政機構,國旅總社實際上代行了政府管理職能。
開拓時期
1958年1月,根據當時中國調整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以進一步發揮地方積極性,決定國旅各地分支社一律劃歸當地省(市)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國旅總社由原來垂直領導關系,變為業務指導關系。為了滿足各國旅行者的要求,國旅在對外賓開放城市增設了分支機構,增加了旅游線路,擴大旅游者的游覽范圍,到1958年底發展到35個分支社。
1964年7月,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1978年3月更名為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1982年3月為國家旅游局)成立,中國旅游業的管理體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時期實行的是政企合一的體制,國家旅游局和國旅總社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對外招徠用國旅總社的牌子,對內管理行使國家旅游局的職能。這種局社合一的體制,在當時使中國的旅游業有了較快的發展,至1966年,國旅發展到46個分支社。
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以前國旅總社的發展是中國國際旅游發展的縮影,1978年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旅游體制的改革,給國旅總社帶來了新 的發展機遇。1982年國旅總社與國家旅游局開始按“政企分開”的原則,分署辦公。1984年,國家旅游局批準國旅總社為企業單位。從此,國旅總社 從原來歸口外事工作轉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大型旅游企業。
1989年國家旅游局批準成立國旅集團,1992年國務院生產辦公室正式批準成立國旅集團。1994年國旅總社被國務院列為“百 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1998年底國旅總社與國家旅游局脫鉤,進入中央直接管理的企業。
經過幾代國旅人的奮斗,“CITS”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中國馳名商標,已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國旅總社的貢獻和知名度使其成為WTO(世界旅游組織)在中國的第一個企業會員,中國旅行社協會會長單位,同時還先后加入了PATA(太平洋亞洲旅行協會)、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ASTA(美國旅行代理商協會)、WTO(世界旅游組織)等國際組織。2001年,國旅總社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國旅總社在國內外知名度越來越高
目前國旅總社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多家旅行商社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并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 、瑞典、丹麥、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4家境外公司,有1400余家穩定的客戶;在國內有150多家子公司、聯號經營企業,形成了穩定的銷售網絡和完整的接待網絡。國旅總社是中國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之一,是中國旅行社業的龍頭企業,也是中國非貿易創匯的主要企業,帶動了一批旅 游企業和相關行業的發展。
歷年來,國旅總社經營業績優秀,自國家旅游局對旅游企業進行排名評比以來,國旅總社主要經營指標始終位于榜首,蟬聯 “中國旅行社百強第一名”、“最佳企業獎”、“旅行社最高創匯獎”、“旅行社最高外聯人數獎”等獎項。2001、2002、2003年度連續被國家統計局列入中國500強企業(排名為219/243/372名,旅游業第1名),并被財政部評價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優良的中央企業。2003年,國旅總社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2003年底與中免總公司企業重組。在新的形勢下,國旅總社將繼續努力,再創輝煌,為我國的旅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